公共文化服務是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近年來,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持續(xù)改善城鄉(xiāng)文化基礎設施,不斷豐富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多措并舉增加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為群眾美好生活添彩。
“我是在外地讀大學的學生,正值放假期間,聽同學說這里的新館很漂亮,就和同學相約一起來了。這里的閱讀環(huán)境很不錯,文化氛圍十分濃厚,來看書的讀者也挺多的,我們都找到了喜歡的圖書?!弊x者張洋說的正是玉屏自治縣圖書館新館。由于館藏豐富、設計新穎、環(huán)境雅致,自圖書館開館以來,每天都有不少城鄉(xiāng)群眾和學生前來借閱圖書。
這里不僅成了當地文化休閑的好去處,也是該縣公共文化設施持續(xù)改善的一個縮影。
從圖書館到農家書屋、從文化館到文化站、從鄉(xiāng)村大舞臺到“歡樂院壩”……目前,該縣建有圖書館、文化館、體育館、簫笛博物館各1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建有綜合文化站8個;村(社區(qū)、安置點)建成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94個、農家書屋93個、鄉(xiāng)村大舞臺56個、“歡樂院壩”50個,覆蓋城鄉(xiāng)的縣、鄉(xiāng)、村、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網絡已基本建成。全縣應急廣播、廣播電視傳輸網絡實現全覆蓋,實現一村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鶎尤罕娍磿y、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隨著城鄉(xiāng)文化基礎設施的持續(xù)改善,該縣公共文化產品服務也不斷豐富。
“現在村里有10余支文藝隊伍,節(jié)假日經常到鄉(xiāng)里或附近的侗鄉(xiāng)風情園景區(qū)表演節(jié)目。以前大家閑時就是打麻將、串串門,現在都習慣在茶余飯后出來聚聚,去文化廣場、‘歡樂院壩’跳跳舞、唱唱歌,經常還有縣文化館來的老師為我們送上精彩的演出以及為文藝隊員輔導技藝,每天都高高興興的,生活多姿多彩?!痹摽h亞魚鄉(xiāng)郭家灣村村民吳水蘭這樣形容如今的文化生活。
從送戲下鄉(xiāng)到“文化走親·文化認親”,從流動圖書車到流動博物館,從送文化到“曬文化”……玉屏每一次更有溫度、更有情懷的公共文化服務都期望讓城鄉(xiāng)群眾擁有更多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該縣創(chuàng)辦“周末大舞臺”“文化走親·文化認親”“曬文化”等群眾文化品牌,開展“文藝輕騎兵進基層”“戲曲進鄉(xiāng)村”“鄉(xiāng)村振興、文化有約”等群眾文化活動,采取文化志愿服務、“文藝輕騎兵”進田間地頭等方式,年均開展文化活動、輔導培訓100余場次,做到了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比賽、周周有活動,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此外,該縣還運用“互聯網+文化”思維,將互聯網文化創(chuàng)新成果與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相結合,建立全縣文體廣電旅游大數據平臺,統一調配資源,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實現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互聯互通,形成全方位覆蓋的文化服務格局。(李紫英 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