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特色鮮明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
志愿服務項目是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有效載體和有力抓手。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突出思想引領,聚焦服務群眾,動員廣泛參與,精準設計和實施具有鮮明特色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不斷提升志愿服務的針對性、實效性,在關心服務群眾的同時教育引導群眾,讓老百姓感受到黨的聲音就在身邊、社會的溫暖就在身邊、美好生活就在身邊。
一、在服務群眾中凝聚群眾
1.自覺傳播科學理論
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核心內容,打造一批主題鮮明、思想內涵豐富的志愿服務項目,提高群眾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認同感、踐行力。
2.積極服務中心工作
主要圍繞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鄉(xiāng)村振興、生態(tài)文明、疫情防控等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心工作,設計開展主題性志愿服務項目。
3.志愿服務有思想內涵
推動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將傳播科學理論、宣講黨的方針政策、弘揚主流價值有機融入志愿服務活動中,讓各類志愿服務見人見事見精神,有思想內涵、有價值導向、有情感溫度。
二、你有呼,我有應
1.覆蓋要廣泛
突出需求導向,著眼群眾共性需求,設計實施普惠性志愿服務項目,努力使志愿服務覆蓋更多人群。堅持面上普送,定期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公園廣場、居民小區(qū)等場所,常態(tài)化開展文藝下基層、閱讀推廣、科學普及、法制宣傳、健康咨詢等活動,使廣大群眾都能享受服務,從中受益。
2.特定群體是重點
重點關注農民、新市民、青少年、家庭婦女、優(yōu)撫對象等特定人群,科學設計符合他們認知特點、回應他們關切的志愿服務項目。
3.做實結對服務
聚焦群眾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特別是針對空巢老人、留守未成年人、殘疾人等服務對象,定制內容各異、專門配送的志愿服務,采取“一對一”“多對一”等結對服務形式,為有實際困難和需要的人們送去溫暖、送去關愛。
三、人人做志愿者
1.文明風尚靠大家
積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圍繞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就餐、垃圾分類、清潔家園、環(huán)境保護等主題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引導人們自覺遵守社會交往、公共場所的文明規(guī)范。
2.公益服務獻愛心
將公益志愿服務與健身行走、舊衣回收等時尚健康生活結合起來,精心設計群眾愿意參與、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志愿服務項目,讓志愿服務成為人們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
3.社會治理我參與
聚焦村(居)公共事務管理、陳規(guī)陋習治理、鄰里矛盾化解等基層社區(qū)治理難題,發(fā)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等群眾組織的作用,開展矛盾調解、禁毒禁賭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有效治理紅白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厚葬薄養(yǎng)等不良習氣,營造文明鄉(xiāng)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