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自治縣自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以來,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職責使命,在苗鄉(xiāng)大地播撒下新時代文明火種,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抓落實 夯實文明根基
為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松桃自治縣成立以縣委書記任主任、縣長任常務副主任、縣委宣傳部部長為辦公室主任的文明實踐中心領導機構,明確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文明實踐所站“一把手”主體責任,高位推進縣、鄉(xiāng)、村三級體系建設,夯實文明根基。
妙隘鄉(xiāng)組織群眾開展院壩會
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建設實現“六有”,即有場所、有機構、有制度、有隊伍、有氛圍、有資料。目前,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正如火如荼推進中,全部實行掛牌管理,搭建文明實踐平臺,夯實“主陣地”。
強服務 匯聚文明力量
做實平臺融合。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兩大平臺深度融合做文章,建設一套既有后臺指揮系統(tǒng),又有前臺服務功能的完整體系,實現“兩中心相融合”。
做優(yōu)資源融合。堅持不大搞建設,科學整合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辦公用房,高效利用鄉(xiāng)村綜合服務平臺設施,確保每個實踐站都有辦公室、便民大廳、新時代講習所、道德講堂、圖書閱覽室、休閑健身廣場和戲臺。
做好志愿服務。組建13支縣級專業(yè)化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注冊志愿者4326人,引導春暉使者回報桑梓、回報家鄉(xiāng)。同時,組建“苗漢雙語”宣傳、宣講服務隊,深入苗族村寨,用接地氣、通俗易懂的“苗漢雙語”宣傳、宣講黨的政策,把黨的好聲音送入尋常百姓家,真正打通宣傳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
????????志愿者引導行人走斑馬線
興文化弘揚文明新風
邀請苗繡、苗醫(yī)苗藥、銀飾等少數民族名匠名師志愿者入駐民族文化名師工坊,開展技能培訓,讓民族民間文化成為弘揚和傳承新時代文明的特色載體。
盤信鎮(zhèn)大灣村因“人人行孝道、個個揚善德”被譽為“苗家孝子第一村”。自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來,涌現了50余名感人至深的孝子,形成了“孝親敬老”為核心的孝文化。
蓼皋街道文山社區(qū)圍繞“舉人故里、文明山水”的形象定位,把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社區(qū)每個角落,將道路取名為舉人巷、連心巷、衛(wèi)生巷、愛國巷、黨恩巷、勤勞巷、自強巷、文明巷、和諧巷等十三巷,教育和引導居民崇德尚善。
團山安置點探索完善積分兌換超市建設,從環(huán)境衛(wèi)生、善行公益、文化事業(yè)、配合工作、表彰獎勵等方面設置積分評定標準,根據群眾文明實踐的情況定期評分、記分,獲得的積分可以兌換獎品,增強搬遷群眾建設文明新松桃的主人翁意識。
重活動 豐富文明實踐
深入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專項行動、“光盤接力·愛的谷?!毕盗谢顒?、道德模范先進事跡報告會。15場次科普宣傳、30余場文藝匯演、42場次技術服務、53場次技能培訓、200余次專題活動、5000多場法律法規(guī)宣講,7萬人次零距離參與。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進”活動和“文明城市復審”工作中,催生出25890戶“文明家庭”、43562戶“星級文明戶”,涌現了石麗平、劉仁平、姚少軍、楊正文、李春學等23名身邊好人。
育才社區(qū)開展重陽節(jié)文藝活動
如今的松桃自治縣,理論宣講入腦入心、文化活動多姿多彩、志愿服務見行見效、文明實踐有聲有色,人人見賢思齊、戶戶崇德向善,吹起滿城新時代文明實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