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思南縣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通過打造全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把“良田”變“糧田”,守住了糧食安全根基,實現了節(jié)本增效和群眾增收。
芒種剛過,思南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張家寨示范基地的群眾就忙開了,大家在技術人員指導下,運用機械化的方式開展秧苗移栽工作?;匚挥趶埣艺?zhèn)井崗村,建有水稻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300畝,由縣里指派專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和機械化種植技術推廣。
“平時人工插秧的話它的基本苗就是在9000株左右,機插秧保證基本苗在13000株左右。機插秧作業(yè)平均每畝要比人工移栽每畝要多4000株左右。”思南農機中心技術推廣股股長任林介紹。
在機插秧現場,種植戶對機插的方式提出質疑,認為秧苗密度大了會影響水稻產量。
井崗村村民李思福今年種植水稻近70畝,是村里的種糧大戶,因擔心水稻的最終產量,他不太放心。這幾天他幾乎天天都在基地上轉悠,插秧機在田里工作,他就左看看、右看看。
“我就有點懷疑,每畝秧苗插多了,會不會影響水稻生長,產量上得去不?”李思福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一般是分離在平均14棵左右,要放水、施肥控制它分離,保證分離出來的14棵穗稻都能有飽滿的果實,所以機插秧要比人工插秧的產量要高一點?!弊鳛榛氐娜碳夹g指導,任林在現場給大家伙作起了知識普及。
今年,張家寨鎮(zhèn)以井崗村為核心,共建設塘壩、檬子樹、李家寨等機械化示范基地1800余畝,目前全面進入機插秧階段。
“農業(yè)技術干部到糧食種植基地開展基礎術服務或揭榜掛帥,每個糧油示范地安排一名技術干部專做機械技術普及。今年已發(fā)放水稻、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種子5000余公斤,協(xié)調肥料200多噸?!睆埣艺?zhèn)人大主席羅坤介紹。
據了解,今年思南縣共發(fā)展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1萬畝,分布在張家寨、許家壩、塘頭、大壩場四個鄉(xiāng)鎮(zhèn),由思南縣農業(yè)機械服務中心和農業(yè)技術推廣站提供全程技術指導,通過機械化生產方式,實現每畝節(jié)省勞動力成本6個以上,畝均節(jié)本增效500元以上。